九华街道:深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法治化实践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
2025-09-01 17:44:3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九华街道 | 编辑:梅晓蕾 | 作者:戴归琳 周书玥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126

雨湖融媒9月1日讯(通讯员 戴归琳 周书玥)近年来,九华街道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实践路径,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,构建起“法治引领、多元协同、情理交融”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。今年以来,街道班子成员带头开展“走基层、解难题、促和谐”专项行动,累计走访居民300余户,召开民意座谈会、纠纷协调会等各类会议20余场,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2起,排查化解安全隐患97处,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
强化法治保障,夯实调解根基

始终坚持将法治原则贯穿调解工作全过程,实现司法权威与调解柔性的有机统一。在调解过程中,严格依照《民法典》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精准界定当事人权利义务,确保每份调解协议都于法有据、公平公正。创新“调解+普法”双轨模式,通过以案说法、以调释法等方式,引导群众树立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”的法治观念,让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。例如,在妥善处理某夜宵店员工在宿舍内猝死纠纷中,调解员依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,明确该情况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,同时从人道主义出发促成店主支付6万余元补偿,既坚守了法律底线,也体现了司法温度。

注重情法融合,提升调解温度

在恪守法律底线的同时,注重发挥司法的人文关怀作用。针对家事纠纷、人身损害等特殊类型案件,运用“亲情调解”“换位思考”等情感疏导方式,既解“法结”又解“心结”。通过回溯共同经历、唤醒亲情记忆等情感纽带,促使当事人消除隔阂、达成和解,真正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,让司法调解既有法治刚度又不失民生温度。成功调解的一起跨越16年的征拆家庭纠纷中,调解员多次深夜上门沟通,既释明法院判决的合法性,又唤起三方对亲情的共鸣,最终促成和解,避免了骨肉亲情的进一步割裂。

精准责任界定,确保调解公信

充分发挥司法专业优势,建立健全科学精准的责任认定机制。对于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纠纷,通过全面调查取证、专业法律适用,准确划分责任主体和责任比例。依托“专家会诊”“联席调解”等机制,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支撑,推动当事人形成合理预期,有效维护各方合法权益,切实提升司法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。以某中学校内学生打闹受伤纠纷为例,调解员依据《民法典》厘清监护人责任与学校管理责任,促成家长与学校就赔偿达成一致,体现了责任划分对化解纠纷的关键作用。

创新工作机制,增强调解效能

构建“司法引导、多方联动、科技赋能”的调解新格局。整合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三大资源,打造“一站式”纠纷解决平台,完善诉调对接机制。创新建立“网格排查、分级预警、快速响应”工作机制,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,切实把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
下一步,九华街道将持续深化司法调解机制创新,完善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,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九华、法治九华,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九华经验”。

责编:梅晓蕾

来源:九华街道

  下载APP